#美女#
朱婷独砍18分难救主!河南女排0-3惨败上海,暴露团队运动残酷真相
今天下午的全运会女排1/4决赛,相信不少球迷看得心里发堵。朱婷领衔的河南女排0-3不敌上海,三局比分19-25、19-25、17-25,全程被压制。赛后“朱婷18分”冲上热搜,评论区清一色的“心疼婷队”、“带不动”。
比赛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。上海队显然做足了功课,发球专门找河南队的一传薄弱环节,第一局就打出8-3的开局。朱婷后排暴扣追到10-12时,仲慧一记跳发直接砸在底线,高意紧接着单人拦死朱婷,比分瞬间被拉开到20-14。河南队叫暂停也没用,回来就连送两个发球失误,首局19-25告负。
说实话,看朱婷打球这么多年,很少见她打得这么憋屈。整场比赛,她起跳扣球63次,是全队最高的18分,但命中率只有三成出头。为什么?因为河南队的一传到位率太低,二传只能把球往四号位甩,朱婷每次起跳都要面对上海双人甚至三人拦网。有球迷调侃说:“上海队的拦网像移动WiFi,信号满格。”
第二局更让人揪心。河南队3-1开局,观众刚看到希望,上海二传许晓婷就连传三个快球反超比分。朱婷后排重扣得分后,段梦可发球下网,比分又被拉开。最致命的是局末20-18时,河南队连续两次接发球踩线,直接把胜利拱手相让。
这场比赛暴露了河南女排的深层问题。数据不会说谎:河南队进攻成功率36%,上海52%;拦网4比11;发球直接得分1比8。朱婷一个人拿了全队三分之一的分,得分第二的黄瑞蕾只有6分。上海队则是五人得分上双,真正做到了多点开花。
更让人心疼的是朱婷的手腕。镜头给到她特写时,能清楚看到手腕上缠着厚厚的胶布。第三局她的起跳高度明显下降,扣球点从以往的3米05降到2米95。暂停时队医往她手腕上喷冰雾,她咬牙甩甩手继续上场。这种拼搏精神,真的让人动容。
上海队赢在哪里?整体性。她们没有超级巨星,但每个环节都扎实。仲慧虽然身高只有1米83,但扣球手型硬;高意2米03的个子移动却很快;许晓婷传出的球低平快,让攻手打得很舒服。全队像一台精密的机器,缺哪环立刻有人补上。
反观河南队,太依赖朱婷了。第二局中段,教练想让朱婷转到后排喘口气,结果段梦可连续两个扣球被拦,比分瞬间被拉开。第三局干脆让朱婷四点攻不换位,结果她一传被追发,又要接一传又要后攻,体能很快就见底了。
赛后,朱婷先跟裁判握手,再挨个拍队友的背,最后走到看台下方向河南球迷鞠躬。有球迷喊:“姐,别扛了,回俱乐部吧。”朱婷没回头,把毛巾搭在头上走进球员通道。这个画面,看得人鼻子发酸。
其实这不是河南女排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困境。上届全运会,她们同样止步八强。今年朱婷提前回国,打预赛、打正赛,带伤把河南从小组赛拖出来,结果还是停在老位置。球迷算过,四年里河南队给朱婷找的帮手,加起来得分还没她一个人多。
从这场比赛可以看出几个值得思考的点:第一,团队运动永远不能只靠一个人。朱婷这把“绝世名剑”,也需要合适的剑鞘。第二,体系建设比培养明星更重要。上海队用整体排球给全网上了一课:没有谁能一打五,除非你在打游戏。第三,年轻队员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,不能总指望朱婷既当爹又当妈。
对河南女排来说,接下来的路还很长。二传位置需要加强,一传体系需要重建,青训更要提速。隔壁李盈莹和天津队已经给出模板:群星抱团,才能火力覆盖。让朱婷当主角可以,但得先给主角配好剧本,别让人现场即兴freestyle。
竞技体育最残忍的地方,就是个人英雄再闪耀,也敌不过系统短板。河南女排想翻身,先学会让核心“减负”,再谈梦想。至于我们球迷,别急着刷“廉颇老矣”,给婷队一点恢复时间,也给年轻队员一点成长空间。
毕竟,女排的故事永远不止一局比分。下一声哨响正规配资平台app,说不准谁就能逆风翻盘。
元鼎证券_欢迎访问开户注册官网,注册送豪礼!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