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美日菲三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军事动作不断。美国将射程达1800公里的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和日本配资网站排名第一,同时与日本联合推进高超音速导弹研发计划,还拉上多国进行实战化军演,这种循序渐进的军事施压被形容为“温水煮青蛙”。而就在此时,我国自主研发的3D打印极简涡喷发动机顺利完成实飞测试。这项技术的突破意味着导弹能够实现低成本、大规模生产,未来数以万计、甚至数十万枚价格低廉的导弹都能随时待命。
面对他国主动的威慑与挑衅,我们从不选择忍让。这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,就是最有力的回应。任何企图挑衅者都必须清楚,若敢贸然行动,就要承受来自我方饱和打击的代价。
实际上,美日菲的军事部署早已不是秘密,每一步都显得极具针对性。早在2024年4月,美国就把“堤丰”导弹系统运到了菲律宾吕宋岛,随后又在日本岩国基地公开展示并实现长期部署。原本计划撤离菲律宾的导弹系统,也被宣布改为永久驻扎。这套系统由4台发射车组成,一次可发射16枚导弹,其中“战斧”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800公里,“标准-6”导弹则能攻击500公里范围内的海上目标,我国东南沿海和南海的军事设施几乎全在其射程之内。除此之外,美国还拉拢菲律宾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举行“萨马萨马2025”“海上勇士合作”等演习,从过去的反海盗行动升级为反潜作战和水面战实战训练,连韩国也首次加入,显示出多国协同作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
展开剩余66%与此同时,日本的军事计划同样动作频繁。他们推出了一个长达十年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三阶段计划。到2026年,日本计划部署射程900公里、速度达5马赫的滑翔导弹,用以封锁宫古海峡;到2030年,这种导弹的射程将提升至3000公里,目标直指大型海上舰艇如航母;最终,他们还将研发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导弹,以实现纵深打击能力。可以说,美国负责提供武器,日本主攻研发,菲律宾则提供部署阵地,三国逐步形成“侦察—控制—打击—评估”的完整作战体系,意图在第一岛链内对我国形成战略压制。
在这种步步紧逼的态势下,我国的技术突破给出了最有力的现实回应。11月14日,中国航发集团宣布,3D打印极简涡喷发动机首次单发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。试飞高度达到6000米,最高速度达0.75马赫,发动机在30分钟全状态运行中无任何异常。
这款发动机的优势在于“省成本、提效率”。整机四分之三以上的部件由3D打印制造,零件数量大幅减少,制造成本降低约30%,研发周期也缩短约40%。过去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才能制造一台传统发动机,如今同样的投入能生产出十台甚至更多,真正实现了低成本的批量化生产。
这项成果的意义极为重大,它让我们具备了快速量产远程导弹和巡飞弹的能力。这些导弹不仅体积小、机动性强、抗损性高,还能形成数量优势。一旦局势紧张,海量导弹可以先行压制敌方防空和反导系统,接着对美日菲的导弹发射阵地、空军基地、海军港口以及后勤补给线实施高强度饱和打击,形成全面的战场制衡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也在尝试研发低成本导弹,单价约为15万美元,计划在五年内将库存从4000枚增至2万枚。然而,即使如此,他们的生产能力仍远不及我国。而日本的高超音速导弹仍在研发阶段,即使成功,其发射平台和储备量也十分有限,难以承受持续密集的打击。
更关键的是,我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化作战体系。高分辨率卫星与超视距雷达能够实时监控目标动态,055型驱逐舰与东风系列导弹构成多层次打击网络,再加上3D打印导弹的量产优势,使得我军具备了“发现即摧毁”的全方位反制能力。
美日菲试图通过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方式逐步加大军事压力,但我国3D打印导弹技术的突破,让“以量制量”的反制策略成为现实。许多人称之为“大快人心”的成就。面对外部挑衅,只有当自身实力足够强大,才能让对方不敢妄动。正是这种以实力为基础的威慑,才能真正“以战止战”。而这些低成本导弹的量产能力,正是我们维护和平、守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底气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元鼎证券_欢迎访问开户注册官网,注册送豪礼!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