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20日报道:AR眼镜实现高清沉浸式体验、XR技术复原历史场景、AI扎染机器人演绎非遗新生……11月20日,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盛大启幕,一批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成果集中亮相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,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感十足的文化盛宴。
本届展会由沪苏浙皖四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,上海市贸促会联合主办,以“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,激发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”为主题,8万平方米展区汇聚1500余家机构,首次采用“1+6”展览格局,通过33个沉浸式项目、126场特色活动,构建起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展示与交易平台。
开幕现场的重磅成果发布彰显战略引领力。“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”、《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》等集中亮相,为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决策参考,更让“数智赋能文化”的发展路径清晰凸显。
展开剩余67%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“最佳秀场”,本届文博会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最大亮点。南京博物院《坤舆万国全图》VR大空间让观众“穿越”回古代测绘现场,上海《大美敦煌》XR体验重现丝路盛景,33个沉浸式项目通过前沿技术让历史叙事可触可感,现场人气持续高涨。
数智赋能:硬核科技点亮文化创新
沪苏浙皖核心展团的科技文创成果尤为抢眼。上海嘉定展团的XR大空间让观众与古人“隔空对话”,杨浦展团将B站IP与敦煌文化通过沉浸式技术融合呈现;江苏展团带来的雷鸟创新AR眼镜支持HDR10显示,墨觉智能骨传导耳机展现“文化+科技”硬核实力,AI扎染机器人则让传统非遗工艺实现智能化升级。
浙江展区以良渚玉鸟造型搭配数字屏幕,打造沉浸式文化视觉奇观,VR设备、AI数字人等“文化新三样”展品,直观展现数字文化出海的创新成果。安徽展区的VR体验《渡江战役》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具感染力,“超级皖”美食争霸活动则通过数字传播实现92亿次曝光,成为“文化+消费”的成功案例。
外省市展团也带来科技与地域文化融合的特色成果:云南“蘑幻奇旅”VR、内蒙古《阴山岩画》VR等项目,让边疆文化特色通过数字技术走进大众视野。
格局创新:“1+6”模式激活产业动能
两大特色展区精准把握体验经济趋势:33个沉浸式项目集中亮相,南京博物院《坤舆万国全图》VR、《大美敦煌》XR等让历史可触可感;“古镇新生态展”汇聚乌镇、拈花湾等23家运营方,业界大咖共探传统文化转化路径。
四大特色专题展深耕垂直赛道:长三角国际文创产品展吸引50家博物馆及二次元IP入驻,Z世代打卡热情高涨;文旅与酒店投资双展联动引入东南亚企业,设立出海对接环节;汽车潮流节与房车露营博览会集结500余辆车,探索“文化+制造业”新路径。
“交易优先”内核贯穿始终,37场高规格论坛、9场经贸对接会围绕沉浸产业、AI元宇宙、企业出海等前沿议题展开,为创新思想落地与经济价值转化搭建核心桥梁。
为期三天的第六届长三角文博会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,不仅是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的“年度答卷”,更是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随着展会深入推进,这股创新热潮将持续辐射全国,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文化动能。
发布于:上海市元鼎证券_欢迎访问开户注册官网,注册送豪礼!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