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你是不是也在各种平台上刷到过这个词——“银行直供房”?这感觉像是银行拿着一手房源,跳开所有中间商配资咨询平台,直接、便宜地卖给你我这样的普通人。
很多人一听就心动了,银行卖的总比较靠谱吧?没有中介费价格是不是更香?别急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这个听起来像“天上掉馅饼”的“银行直供房”,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它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美吗?
首先我们澄清一下概念,银行真的在“卖房”吗?
这个说法显然有个BUG。银行是干啥的?是持牌金融机构,它的主业是存贷汇,可不是卖房子!在我们国家,销售不动产是需要专门资质的,银行根本没有这个牌照。它要是真摆个摊开始卖房,金融监管部门的第一个不答应。
那么问题来了,我们确实在银行官网或者某些平台上看到了它们推荐的房子,这又怎么解释呢?真相是: 这其实是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,针对个人买家的一种推广,并不是由银行直接卖房。
银行手里确实有因为还不上贷款而收回的房子,这叫“抵押物”。处置这些房子,传统路径非常固定:主要是走大宗交易,比如打包卖给资产管理公司;或者上阿里、京东这些资产处置平台、各地的金融资产交易所,进行公开拍卖。
这套流程非常成熟,评估、定价、竞拍、落槌,全是公开透明的。银行自己并没有卖房资质,它最核心的目的是:快速变现,挽回损失。
其实,“银行直供房”过去一直存在,那为什么今年“银行直供房”这个概念特别火呢?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,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法拍房的整体成交率只有13.1%。就连第一次拍卖的成功率,也才39%。
银行也急啊,法拍房成交率不高。所以,银行必须想办法 “加速去库存”,最近“银行直供房”的上新量增加了不少。
于是,它们就在传统的、主要面向机构买家的渠道之外,开始大力向个人买家进行推广。
理解了它的本质,我们再来看看最关键的问题:作为普通购房者,这里面有哪些问题需要避开?
首先最核心的一点要搞清楚,这个房子的产权并不在银行手里。在绝大多数所谓“直供房”的交易中,房子的产权依然在原来的债务人名下。银行只是取得了处置的授权,卖房的钱直接用来还债。
清楚这个之后也就明白了,房子的历史包袱可能依然存在。这套房子之所以被拿出来处置,就是因为背后有债务纠纷。这意味着,它可能也存在一些“坑”。
因此,购房者一定要要详细查看待交易房产的具体信息、资产的权利限制,比如是否存在产权、司法纠纷,也有可能存在交割以后腾退的难题,比如房屋有老人租住等。
另外,大家也无须担心银行要抛售几万套房子冲击市场了。从总量上看,所谓的“银行直供房”也就几十、几百套,对整体房价构不成实质性冲击。它的交易周期很长,而且资产质量参差不齐。
好了,关于“银行直供房”,今天就聊到这里。你还觉得这个机会值得尝试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。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责任编辑:王馨茹 配资咨询平台
元鼎证券_欢迎访问开户注册官网,注册送豪礼!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